查看原文
其他

基于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的规划响应

冷红、李姝媛 中国城市规划 2021-01-22

导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开辟“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诚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本文字数:1863字

阅读时间:6分钟

 


作者 

冷    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姝媛,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国内肆虐,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同2003年爆发的SARS一样,这一疫情同样属于典型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为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城市规划层面,基于急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特征与需求,如何通过规划技术手段参与应对此类城市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值得重视的课题。在回溯疫情爆发以来的防控薄弱点以及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城市公共安全中的健康安全为导向,从城市规划视角,结合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控制”的工作特征,可以从城市空间健康安全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健康安全防灾规划两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响应。



其一,城市空间健康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传染病疫情的空间预警和空间监测至关重要。


疫情发生前通过城市空间健康安全信息的警报提供辅助的疫情空间预警。疫情预警对于防止传染病疫情广泛传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密切关注城市空间信息中健康安全信息的动向,可以在疫情爆发及大规模蔓延以前,为政府和居民提出前瞻性和时效性的警报。以美国经验为例,其建立的“全国城市应急医学网络系统”通过接收、分析不同城市空间场所中可能与传染病爆发有关的异常信息和突发的传染疫情病例,及时地发现多例传染病事件的病源和病原体,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更多感染的发生。不同传染性疾病具有不同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空气、饮水、飞沫、尘埃微粒、蚊虫、粪便都有可能成为传播媒介,而初期少数的传染事件能够通过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指标得到反映,通过挖掘潜在的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的关联性指标,并将指标与急性传染病事件建立起对应的综合信息网络,从而提供多方位的线索,则有可能针对疫情发生为疾控部门提供辅助预警,以便于多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使疫情蔓延防患于未然。


 疫情发展中通过城市空间健康安全信息的识别提供辅助的疫情空间监测。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过程中,不同研究团队从宏观区域层面对人员流动和发病趋势的预测以及地方政府从城市层面实时进行的发热门诊信息公布均在疫情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空间健康安全信息系统中,三甲医院、发热门诊、社区基层医疗点以及临时建设的“方舱医院”(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提供的轻症患者隔离医院)之类的资源型信息获取十分重要,它们的布局是否均衡合理,患者是否了解其具体位置与功能,是否能够最快速、便捷地到达相应医疗场所,对于把握诊疗时机、降低在辗转路径中传播病毒的风险至关重要。而针对风险型信息的识别包括疫情传播点和易感人群的空间分布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同类别的传染病有不同易感人群,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和2009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中,年轻人更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则是以免疫功能较弱的中老年人为主。因此,掌握不同易感人群在城市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行为活动特征,进而对具有高危易发人群分布的地区采取针对性的防范策略并提供重点防控和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其二,城市空间健康安全防灾规划对于传染病疫情控制起到重要的空间载体支持作用。



城市空间健康安全防灾规划应当纳入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整体考虑,其中,针对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特征与需求以及疫情引发的城市公共卫生事件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应对是该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综合、有效地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除了传统以来充分发挥各类绿地阻隔和抑制疫情传染的功效外,需要以健康安全为导向,以城市传染病疫情识别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从平灾结合的角度,开展城市空间健康安全防灾规划的编制并采取相应实施措施。目前,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涉及到防灾规划中平灾结合的部分主要是针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以及突发人为灾害如火灾等灾害发生时,如何将广场、公园、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场地作为临时的避灾避难场所,而针对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大多数城市尚未考虑到建筑与用地布局的平灾结合。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的情况以及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来看,城市规划必须要有针对传染病疫情爆发的空间应对措施,因此需要在城市防灾规划中增加相应的规划内容,例如从总体层面和详细层面按照不同规模传染病发生的情境预先规划设定集中防控、集中治疗、临时隔离观察、临时物资储备等平灾转换和平灾结合的建筑和用地类型及相应指标,为应对传染病疫情提供足够的空间载体支持。同时,疫情发生时,医护人员需要获得应急医疗物资,重轻症患者需要前往医院,而普通居民需要获得日常生活物资,因此还需要采取平灾结合的应急交通运输方式,包括疏散和物资配送体系规划,从而提升应急物资供应能力和满足疫情发生时城市的基本运转。


在SARS疫情过去十七年后的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又蔓延各地。在全球一体化和大规模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的人类社会还会经受什么样的考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如何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这些既需要政府、医护人员的决策判断,也需要各相关学科研究者的共同配合。城市规划从业者应该未雨绸缪,而非斗而铸兵,不断地努力探索促进人类健康安全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


今日话题

___

你如何看待

这场新冠肺炎与城市的关系?

欢迎大家投稿、讨论。


投稿邮箱:

www@planning.org.cn


_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城乡规划是疾病防治机制不可或缺的的重要部分

_
_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_

公共安全导向的国土空间规划本源思考——关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空间防控系统建设

_
_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_

基于自然灾害防控经验对防控重大流行疾病的建议

_
_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